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,客服稍后会与您联系!

点击免费通话
远征抗战老兵王林申:遗憾没能上战场痛快打一场仗
发布时间:2015.08.10来源:人民网

  人民网漯河8月7日专电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,日军席卷东南亚,一直打到缅甸境内,矛头直指滇缅公路。1942年,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、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和抗战“输血线”,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出征滇缅印、抗击日军。这是甲午战争以来,次派军队出国作战。

远征抗战老兵王林申:遗憾没能上战场痛快打一场仗

  8月6日,记者来到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空塚郭乡,探访中国远征军老兵王林申老人的故事。今年,王林申老人已经93岁,身体还很硬朗,见到记者来访,以军礼相迎,令人肃然起敬。揭开那段战火弥漫的记忆,老人一下打开了话匣子。

  灾荒之年被抓壮丁参军,从此远征抗日

  1943年王林申20岁,那年秋天正赶上蝗灾,谷子都被咬断了。一天正在地里干活,村里的保长把王林申和几个老乡一块押走了。“怕半路上跑,就用绳子把我们拴在一起,谁也不知道是咋回事。”

  王林申回忆说,先到了郾城师管营集合,后来队伍从河南出发,徒步走了整整一个多月,才到四川巴中。“到了四川跟新兵汇合,让我们都穿上军装,就这样参军了。”

  过了一段时间,又从四川发出,坐着汽车一路颠簸到云南曲靖,又从曲靖坐火车来到昆明。“在昆明,我们被运到校兵场。新兵都由美国人检查身体,合格的就在胳膊上盖上大红戳。记得当时有几百人,最后合格的就剩30人。”

远征抗战老兵王林申:遗憾没能上战场痛快打一场仗

  “没过多久,通知我们30个人上飞机走,当时都吓懵了。” 王林申描述着当时的情景:“记得在飞机上,有个人吓得直冒汗发抖,就把他撵下去了,剩下我们29人。”

  上了飞机,才知道是要去印度,出国抗日。就此,王林申和他的战友踏上了远征抗日的征程。

  飞跃驼峰修史迪威公路 ,两次险些送命

  经驼峰航线到印度,在南永桥开始了为期四个星期的军事训练。军训结束,王林申被补充到独立工兵团,主要负责修公路。而最让他自豪的,自己当时修的正是史迪威公路。

  史迪威公路是自印度东北部雷多终至中国云南昆明的公路,被称为“抗日生命线”。 “那儿都是密林,修路要铲断树木,用工程车压平,再铺上一层从河里拉上来的石头压实” 。说到兴奋处,老人不由得比划起来。

远征抗战老兵王林申:遗憾没能上战场痛快打一场仗

  “都是靠人工,再加上局势紧张,非常艰难,想想都觉得不可思议”,王林申说:“有一回正搭帐篷,听见人喊敌机来了,当时没时间想,跳到一棵大树底下,趴在那儿不敢动。”

  敌机在上空盘旋着,炮弹的爆炸声响成一片。说到此时,老人停顿了半天没有再说话。缓和一下,他告诉记者,那一次死了好多人,还有一名河南的老乡叫白学成。也是那一次让他明白,战争有多残酷。

  “还有一次正吃饭,忽然敌机来了,炮弹正当落到锅里,炸开了花。当时觉得自己完了,等缓过神儿来,发现还活着。但是炸伤了手指。”老人伸出手给大家看,现在手指还有点畸形,老伤疤依稀可见。

  较大的遗憾是没能上战场,痛快打一场仗

  王林申被送到战地医院治疗,康复以后因为读过私塾、认识字,被派到总指挥部军邮501局工作,后来又到战车第一指挥组2002军邮派出所,负责军队的信件收发。那时还和总指挥官美国人史迪威将军等人见过面。

远征抗战老兵王林申:遗憾没能上战场痛快打一场仗

  “缅甸战争胜利结束,我就被调到新一军军部,任军邮345局局长。”没多久,王林申随部队从密支那上飞机回国了,在云南机场等候命令。“在飞机场睡了一夜,坐飞机到广西南宁,又从南宁坐船到广州,接受日本投降。”

  七八个月后内战开始,好多人都思想动摇了。王林申说,当年他也向军邮总视察办公室的领导陈广照提出了回家的请求,但是没有批准。

  后来的日子几经波折。根据王林申的描述,他随军北上,先到香港九龙,又坐船到秦皇岛,出山海关到沈阳。又到辽阳、鞍山,还去过海城,又继续北上至四平,最后在长春驻扎下来。

  1947年,王林申从长春回来到沈阳,辞了职。坐飞机到天津,又坐火车到北京。新中国成立后,回到漯河老家。“我在印度、缅甸参军之事,一直没向外人提过。” 王林申说,自己较大的遗憾是没有上战场打仗。

  务农至今义务为乡亲治病,还有心愿未了

  回到了老家,王林申一直务农至今。老人身体硬朗,记忆力非常好,一提起往事滔滔不绝,一些细小的事情都记得非常清楚。

  老人给大家拿出了他“传家宝”——那是一支被老人一路从缅甸几经周折带回来的铁邮箱。几十年来,这邮箱像传家宝一样被珍藏。

  王林申老人说:“比起在抗日战争中战场上流血牺牲的战友,我的故事不值得一提。他们都是救国的英雄,永远不能忘。”

远征抗战老兵王林申:遗憾没能上战场痛快打一场仗

  多年来,老人靠着在缅甸学习针灸按摩,免费为乡亲们治病。现在老人身体情况不错,和大儿子住在一起生活。住在一间小平房里,屋里堆满了粮食,一张木板床,收拾得很利落,生活平静而简单。他说:“能过上今天的生活,我已经很知足。”

  曾经,王林申把自己故事尘封在心底几十年,不愿对人说起。如今,老人已是93岁高龄,他说:“怕再不说,就晚了。希望子孙后代铭记抗日战争历史。”

  现在,老人对一切都很满足,较大的心愿是想再找找当年的老战友。“当年在军邮局工作的一些河南老兵后来都去了台湾,现在网络这么发达,我就想问问他们好不好?要是能回来,就回家看看吧。”